行车小车啃轨的调整方法核心在于精准诊断原因并针对性修复,关键措施包括校正轨道水平度与直线度、调整车轮组安装精度、检查传动机构同步性,以及定期维护预防性保养。
-
轨道校正:轨道变形是啃轨的主因之一。需用水平仪、钢卷尺等工具检测轨距、水平度及直线度误差。新轨道安装时,水平偏差应控制在(为测量长度),垂直偏差不超过(为车轮高度)。旧轨道需额外检查裂纹、螺栓松动及压板损坏,调整后需重新测量并记录数据。
-
车轮组调整:
- 更换磨损车轮:主动轮直径差超过0.2%或被动轮超0.5%时需成对更换,避免因直径差异导致“画圆”现象。
- 校正安装偏差:通过调整轴承间隔环或扩孔移动定位键,使车轮跨度、对角线偏差≤7mm(大车)或≤3mm(小车),同位差≤2mm。
-
传动机构同步性检查:
- 确保两侧电机型号、参数一致,联轴器与减速机轴线校平后焊牢定位块。
- 制动器需协调调整,避免制动力矩不均引发啃轨。
-
预防性维护:定期清洁轨道杂物、润滑车轮轴承,监测超载及结构变形(如主梁下挠),及时修复可延长设备寿命并避免突发故障。
提示:啃轨问题需综合机械、电气与操作管理多维度解决,建议由专业团队实施调整并建立长期维护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