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保改革政策主要围绕医保支付体系、异地就医、药品集采及生育保障等方面展开,核心目标是通过制度优化提升医疗效率与公平性。以下是关键政策要点:
一、医保支付体系改革
-
药品与耗材集采
持续推进国家医保主导的药品和高值耗材集采,完善全链条管理机制,建立医疗机构采购承诺和医保基金监管新机制。2024年新版医保目录发布,覆盖更多创新药和优质耗材。
-
DRG/DIP付费模式
制定新版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方案,结合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模式,优化医保基金分配,促进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效率。
二、异地就医便利化
-
结算范围扩大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扩大,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费用。临时就医人员(如转诊、急诊)报销比例不低于参保地标准10%-20%。
-
备案与结算流程优化
简化备案手续,跨省常住人员备案长期有效,临时人员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结算周期大幅缩短,最快1个工作日完成。
三、生育保障升级
-
生育医疗费用保障
将产前检查费用纳入门诊统筹,住院分娩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
个人账户家庭共济
支持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支付门诊费用,增强家庭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四、药品价格协同治理
实施“四同”药品价格协同治理,通过医保基金预付和医疗机构采购承诺,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提升药品可及性。
五、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
-
缴费标准调整
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较上年降低20%,财政补助增加30元,确保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自2016年起首次低于财政补助标准。
-
区域补助差异
西部、中部地区财政补助按人均标准的80%-60%执行,东部地区按比例补助。
以上政策通过多维度改革,旨在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群众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