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复工复产工作的核心在于“安全有序、精准施策”,需围绕人员管理、设备检查、风险防控三大重点,结合行业特性分阶段推进。 关键亮点包括:全员安全培训全覆盖、设备隐患清零行动、应急预案实战演练,以及跨部门协同保障供应链稳定。
-
人员管理优先
复工前需落实全员健康排查与分级培训,重点强化新员工和转岗人员的安全意识。例如,通过“一对一”谈心唤醒员工状态,结合《安全生产法》宣导责任到岗。高危行业需额外进行防护装备穿戴考核,确保“不培训不上岗”。 -
设备与环境全面排查
长期停工的设备需逐台检测,电气线路、高温熔炉、除尘系统等关键部位重点检查。涉粉涉爆企业须彻底清理积尘,有限空间作业严格遵循“通风-检测-作业”流程,危化品存储区需复核温控与防泄漏措施。 -
分阶段恢复产能
避免突击复产,按“20%-50%-100%”阶梯提升负荷,同步监测设备运行数据。制造业可优先保障核心生产线,服务业推行错峰排班,减少人员聚集风险。 -
应急与联动机制
更新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确保消防器材、急救物资可用。跨区域企业需依托长三角等协同机制,解决物流堵点与原料供应问题,例如通过“白名单”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链。
总结:复工复产不是简单重启,而是系统性安全工程。企业需动态评估风险,将EEAT原则融入管理——经验(借鉴行业案例)、专业性(规范操作流程)、权威性(引用政策标准)、可信度(透明公开数据),方能实现可持续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