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
新高考后各高校录取标准主要依据 综合分 ,其构成和作用如下:
一、综合分构成
-
基础分
根据考生在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通过等级赋分后换算为分数,满分150分。
-
校考/选考科目成绩
-
物理类考生 :除三科基础分外,还需参加物理学科的校考,成绩按比例计入综合分。
-
历史类考生 :除三科基础分外,需参加历史学科的校考,成绩按比例计入综合分。
-
选考科目考生 :根据考生选择的物理/历史等科目,参加相应科目的校考,成绩按比例计入综合分。
-
二、录取规则
-
分科录取模式
高校按物理类、历史类等科目分类,分别结合招生计划比例和考生成绩分布综合划定分数线。
-
批次划分依据
综合分与招生计划匹配,确定考生可报考的批次(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
三、关键影响因素
-
招生计划
各高校在不同省份的招生计划会影响分数线的最终确定。
-
成绩分布
考生群体整体成绩水平会影响分数线的上下浮动,例如某省考生整体表现较好时,该校分数线可能上提。
四、其他注意事项
-
特殊类型招生 :艺术、体育生需关注专项计划或综合评价的分数线。
-
数据查询 :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平台查询近年录取数据,辅助志愿填报。
新高考录取标准以综合分为核心,同时兼顾科目能力与高校需求,考生需结合自身成绩与目标院校专业要求制定志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