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测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和一旦遭到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来确定,共分为五级,从第一级到第五级,安全性要求逐级递增。
1.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
- 基本要求:用户自主管理、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
- 适用对象:小型或非重要信息系统,如个人或小型企业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
2.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
- 基本要求:在第一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审计和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 适用对象: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一般敏感信息的信息系统,如中小型企业的客户管理系统。
3.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
- 基本要求:在第二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估的要求。
- 适用对象:涉及重要业务或较大范围的信息系统,如大型企业的内部业务系统、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系统。
4.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
- 基本要求:在第三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安全监控和入侵防范的要求。
- 适用对象:涉及国家秘密或重要安全利益的信息系统,如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系统、国防科技信息系统。
5.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 基本要求:在第四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安全专控和特殊安全管理的要求。
- 适用对象:涉及极高敏感度信息或极高安全要求的信息系统,如国家级的核心机密信息系统。
总结
等保测评等级划分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依据,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安全要求和措施。用户应根据自身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选择合适的等级进行测评和防护,以保障信息安全和业务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