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灭绝(EX)、野外灭绝(EW)、极危(CR)、濒危(EN)、易危(VU)、近危(NT)、无危(LC)、数据缺乏(DD)、未评估(NE)。这一分级体系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制定,是全球最权威的物种濒危评估标准,旨在科学反映物种的生存现状并指导保护行动。中国则根据国情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一级(最高)和二级,其中大熊猫、东北虎等属于一级保护动物。
- 灭绝(EX):过去50年未被发现的物种,如渡渡鸟。
- 极危(CR):野生种群濒临灭绝,如朱鹮曾仅存7只,经保护恢复至7000余只。
- 濒危(EN):数量锐减且栖息地严重缩小,如野生大熊猫现存约1864只。
- 易危(VU):数量持续下降但未达濒危,如亚洲象。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法律禁止任何捕杀或交易,违者面临3年以上刑期。
保护等级动态调整,如穿山甲2020年从二级升为一级。公众可通过减少生态破坏、拒绝野生动物制品参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