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主要源于气候变暖加剧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双重作用。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升温,大气能量和水汽循环增强,引发更剧烈的暴雨、高温等极端事件;厄尔尼诺扰动大气环流,进一步放大区域性旱涝灾害。以下是具体分析:
-
气候变暖是根本原因
人类活动使温室气体浓度达数百万年最高水平,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约1.2℃。升温导致大气饱和水汽量增加7%,强对流天气能量更强,极端降水概率显著上升。例如,2024年印度高温突破50℃,德国暴雨达百年一遇强度。 -
厄尔尼诺推波助澜
2023年以来的强厄尔尼诺事件持续至2024年4月,赤道东太平洋异常增温改变全球大气环流。其影响包括:南美洪涝、东南亚干旱、北美冬季寒潮等。研究显示,厄尔尼诺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数量增加20%-30%。 -
区域气候特征放大风险
季风区(如南亚)在厄尔尼诺年易出现“旱涝急转”,巴西等热带雨林地区因降水模式改变更易爆发洪灾。北极变暖还导致冷空气南下异常,引发北半球冬季极端寒潮。 -
未来挑战与应对
夏末秋初可能转为拉尼娜状态,旱涝格局将再次调整。长期需减少碳排放,短期需加强预警系统建设,例如中国已研发AI气象大模型提升预报精度。
极端天气已成为新常态,科学认知其成因是应对的第一步。从个人节能到国际合作,减缓气候变化需全社会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