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不足、技能不足、管理不到位
基础护理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与满意度。当前基础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如下:
一、基础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护士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甚至出现违反操作流程的情况。例如测量生命体征不认真、打换药包错误、医嘱执行不及时等。
-
工作负荷过大
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长时间工作、体力透支现象,导致巡视病房不及时、病情观察不细致,甚至无法完成基础护理任务。
-
管理机制不完善
护理管理制度存在缺失,缺乏科学评估和考核体系,导致护士工作目标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
-
沟通协作不畅
医护团队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影响护理决策和执行效率。例如手术病人漏费、医嘱漏签字等问题常因沟通问题引发。
-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对护理措施不配合,如术前备皮不及时、术后护理不到位,增加护理风险。
二、整改措施
-
加强专业培训与技能提升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规范化培训,强化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技能考核机制,确保规范执行护理程序。
-
优化护理流程与资源配置
简化基础护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确保护理工作量均衡。例如采用电子化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
完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明确护士职责与工作标准,加强护士长督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
-
强化沟通与团队协作
加强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培训,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及时。例如通过定期病例讨论会促进团队交流。
-
提高患者依从性
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护理知识,强调遵医嘱的重要性。对于特殊患者群体(如意识障碍、老年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
关注护士心理健康与工作环境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心理支持,改善工作环境(如夜间照明、休息设施),缓解护士压力,提升工作满意度。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基础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改善护患关系,最终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