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综合整理,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编制而成:
一、安全管理制度
-
法律与责任
-
严格执行医疗管理法律、法规及医院安全规定,落实安全责任制。
-
实验室负责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需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
-
-
设施与设备管理
-
配备合格防火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大型仪器室需安装烟火报警装置。
-
电器设备需定期检修,确保接地良好,禁止私拉乱接电线。
-
-
危险品管理
-
易燃、易爆、剧毒药品需专柜存放,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建立使用登记制度。
-
普通化学试剂需分类存放,领用需审批并登记。
-
-
操作规范
-
实验操作前需熟悉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禁止擅自更改实验方案。
-
使用高压、燃气等设备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
-
-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
每日下班前及节假日需检查水电安全,确保门窗关闭。
-
定期开展消防、电气及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
二、安全操作流程
-
进入实验室
-
需经批准并登记,外来人员需由内部人员陪同。
-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进入,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
-
-
实验前准备
-
穿戴实验服、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
-
熟悉实验方案,确认安全措施到位后再开始实验。
-
-
实验操作规范
-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后及时清理实验台,保持环境整洁。
-
产生废弃物需分类收集,危险废液需专用容器存放。
-
-
应急处理
-
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报告负责人并采取初步处理措施。
-
熟悉紧急疏散路线及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
三、日常管理要求
-
值班与外来管理
-
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需记录巡查情况。
-
非本室人员进入需登记并获授权,严禁擅自使用设备。
-
-
安全教育与培训
-
新员工需接受岗前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
-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
设施维护与档案管理
-
电器设备、消防器材需定期维护,建立设备档案。
-
危险品使用记录需长期保存,便于追溯管理。
-
通过以上制度与流程的规范执行,可有效保障实验室安全,降低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