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招生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规范招生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符合教育监管要求,关键亮点包括:招生简章备案公示、收费不超过3个月、培训内容与进度需备案且不得超纲、严禁虚假宣传和强制收费。
-
招生简章与广告规范
招生简章需明确机构名称、办学内容、收费标准等关键信息,并向教育部门备案公示。严禁虚假宣传或误导性广告,确保信息透明可查。例如,广告中不得承诺“保过”或夸大培训效果,需与实际服务一致。 -
培训内容与进度监管
学科类培训需向当地教育部门备案课程内容、班次及进度,严禁超纲教学、提前教学或组织竞赛排名。培训时间不得与学校教学冲突,结束时间不晚于20:30,且不得布置作业,确保学生负担合理。 -
收费与退费透明化
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的费用。退费规则需在合同中明确,并公示投诉渠道,避免“霸王条款”或强制集资行为。例如,中途退学应按比例退费,不得以格式合同规避责任。 -
档案管理与合同签订
机构需建立学员档案,记录培训项目、教师信息等,并主动接受监管检查。招生时须与家长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责,包括课程安排、争议解决方式等,保障服务可追溯。 -
跨区域办学与资质合规
未经审批不得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办学许可证需在显著位置公示。严禁无证经营或以“家教”“咨询”等名义变相开展培训,确保资质合法。
总结:合规的招生管理既能提升机构信誉,也能避免法律风险。机构应定期自查制度执行情况,主动适应监管变化,以透明化和专业化赢得长期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