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厂无尘车间的核心标准是洁净度等级、温湿度控制、气流组织、压差管理及人员物料净化,需符合国际ISO 14644分级(如ISO 1-5级),并确保温度20-26℃、湿度45%-65%的稳定环境。关键亮点包括:高效过滤器实现微粒控制(如0.1μm粒子≤100个/m³)、单向气流减少污染、防静电措施保护精密元件,以及风淋室等净化设施阻断外部污染源。
-
洁净度等级
电子厂无尘车间通常需达到ISO 1-5级(对应百级至万级洁净度),例如芯片生产要求ISO 1级(0.1μm粒子≤100个/m³),而组装区可能为ISO 5级。洁净度通过高效过滤器(HEPA/ULPA)维持,并定期检测粒子浓度。 -
温湿度与气流设计
温度需稳定在20-26℃,湿度控制在45%-65%以防止静电。气流组织多采用单向流(层流),风速0.3-0.5m/s垂直向下,快速带走微粒;非关键区域可用非单向流,但需避免死角。 -
压差与隔离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压差≥10Pa,相邻房间≥5Pa,防止污染物扩散。传递窗、气闸室等设施确保物料进出时隔离污染。 -
人员与物料管理
人员需穿戴防静电无尘服,经风淋室清除表面微粒;物料需清洁后通过传递窗进入。90%的污染来自人体,因此动作幅度和服装材质(如涤纶优于棉质)需严格规范。 -
静电与安全控制
铺设防静电地板、使用离子风机中和电荷,噪声限制≤65分贝。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需符合安全标准,确保突发情况下的快速响应。
通过科学设计、实时监测和严格运维,无尘车间能有效保障电子产品的良率与可靠性。企业应定期验证洁净度,优化能耗与工艺适配性,以平衡成本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