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法第56条主要针对机动车违规停放、临时停车等行为,处理方式包括罚款、责令驶离、拖移车辆等,核心在于规范停车秩序、保障道路畅通。 驾驶人需及时纠正违法行为,配合执法程序,避免因拖延处理导致额外处罚或影响车辆使用。
处理流程分为三步:
- 现场处置——交警发现违停车辆后,通常先通过喊话、短信等方式通知驾驶人立即驶离。若驾驶人及时到场并配合移车,可能免除罚款(部分城市规定)。拒不驶离或无法联系到车主,交警可开具《违法停车告知单》,作为处罚依据。
- 罚款与扣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违规停放车辆通常面临20-200元罚款,部分城市明确罚款金额(如北京罚款200元)。若违停行为发生在交叉路口、高速公路等特殊区域,可能叠加驾驶证扣3分的处罚。
- 车辆拖移——妨碍其他车辆通行且驾驶人不在场的违停车辆,交警有权将车拖移至指定地点,车主需携带证件到交管部门接受处理并缴纳拖车费、停车费。
特殊情形需注意:
- 申诉权利——若收到罚单但认为执法有误(如标志不清、紧急避险停车),可向交管部门提交证据申请复议,需在收到处罚决定后60日内提出。
- 累计处罚风险——同一地点的持续违停可能被多次记录,产生多笔罚款;长期不处理罚单将影响车辆年检,甚至纳入征信系统。
避免触犯交通法第56条的关键是养成规范停车习惯:使用正规停车场或划线车位,临时停车时开启双闪且驾驶员不得离车,尤其注意学校、公交站、消防通道等禁停区域。发现罚单后应及时通过交管12123App、线下窗口等渠道处理,减少后续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