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感染管理质量自查记录内容需围绕制度规范、操作执行、监测整改三大核心展开,重点涵盖感染防控制度落实、环境消毒效果、人员操作合规性、医疗废物处置、防护物资管理及数据追踪分析等关键环节。
制度规范自查:检查科室感染防控制度是否完整,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隔离措施等标准流程的书面文件及更新情况,确保与国家最新指南同步。
操作执行核查:通过现场观察或监控回放,评估医务人员实际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如器械消毒时间、防护装备穿戴步骤、侵入性操作无菌技术执行率等。
环境消毒监测:记录紫外线灯使用时长、消毒液浓度检测结果、高频接触物表(如门把手、设备按钮)的微生物采样数据,对比卫生标准判断合格率。
医疗废物管理:核查分类收集、转运登记、暂存点标识及交接记录,防止混放或泄漏风险,确保感染性废物日产日清。
防护物资配置:清点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储备量与效期,查验领用登记与实际消耗是否匹配,确保应急状态下物资充足。
感染数据追踪:汇总科室感染病例上报记录,分析感染类型、病原体分布及高危因素,评估防控措施有效性并制定改进计划。
整改反馈闭环:针对自查发现的隐患(如手卫生依从性不足、消毒记录缺失),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及复检时间,形成PDCA循环管理。
科室感染管理自查需每月至少覆盖一次重点环节,结合季度全面排查,通过标准化记录推动问题可视化,最终实现感染风险动态清零与质量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