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
节日设立背景
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025年安全教育日
2025年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3月31日,星期二。这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安全教育周活动
为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教育部决定在安全教育日当天及随后的几天(3月31日—4月3日)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活动。
活动内容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以“同守护 共成长”为主题,会同公安、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开展各类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和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诈骗、防拐卖、防暴力伤害、防网络沉迷等。
活动形式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结合本地实际,采取现场体验、互动交流、情景模拟、制作动漫画、播放音视频等形式,组织安全知识竞赛、专题讲座、主题演讲、主题班团队会、应急疏散演练、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体验性。
活动资源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指导学校制作各类音视频、动漫画、教学课件等活动资源,并在严格坚持活动公益性质和正面教育基础上,鼓励公益团体、爱心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安全教育周活动。
宣传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通过开设专栏、刊发评论文章、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材料、发送公益短信、播放公益广告等方式,做好安全教育周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中小学安全工作。
组织领导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严格落实进校园活动备案审核制度,严禁在活动中以任何形式发布、夹带、印发商业广告及进行商业宣传。将认真总结活动典型经验,培育优秀活动资源。
通过这些活动,旨在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