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冷链物流的政策支持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升级、绿色转型和城乡网络协同四大方向,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标准完善等举措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强化基础设施布局
国家通过“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构建“四横四纵”骨干通道网络,重点支持100个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00个区域中心和1000个县域节点建设。冷库用地享受土地使用税优惠,农村保鲜仓储设施获电价支持,并简化冷链企业审批流程,推行“一照多址”便利化政策。 -
技术升级与设备更新
2025年“两新”政策将冷链设备纳入补贴范围,包括新能源冷藏车(单车补贴3.5万元)、智能冷库改造等,支持设施农业预冷设备和田头冷库建设。推广AI温控、区块链溯源等技术,目标到2027年完成100个传统冷库智能化改造,降低能耗30%。 -
绿色低碳转型
政策明确淘汰国四以下排放标准货车,推广氢能冷藏车和光伏制冷技术,目标2030年冷链碳排放强度下降18%。对绿色技术企业提供贴息**和碳减排奖励,新能源冷藏车保有量已占行业12%。 -
城乡协同与国际化拓展
推动“上行下行一张网”,县域冷链覆盖率提升至70%,生鲜电商配送时效提高30%。参与RCEP等国际规则制定,建设中欧班列冷链专列,目标2030年在“一带一路”布局100个海外节点,跨境生鲜贸易规模突破500亿元。
未来政策将持续向数字化、低碳化倾斜,企业需抓住设备更新与模式创新机遇,构建覆盖产销的全链条冷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