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解剖一个问题”发现并解决一类问题,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具体实践路径:
一、核心方法论
-
聚焦典型问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如“麻雀式”案例),深入剖析其本质和根源,避免泛泛而谈。例如,通过农田建筑垃圾问题,揭示执法监督漏洞。
-
运用科学方法
-
采用“显微镜”式分析,挖掘隐藏的常态问题,将隐性问题显性化。
-
运用唯物辩证法,理解问题之间的普遍联系,避免片面性。
-
二、实施步骤
-
问题梳理与根源分析
全面梳理问题起因,包括管理监督、执法流程等环节的漏洞,明确责任归属。例如,针对垃圾堆放问题,提出分级负责、分片包干的工作方案。
-
举一反三与系统性整改
-
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对同类问题进行集中排查整治。例如,全市范围内开展19宗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整改,已完成16宗。
-
持续跟踪整改效果,对敷衍了事的情况进行督促指导。
-
三、关键原则
-
坚持问题导向
紧盯制约发展的“中梗阻”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
确保可推广性
选择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案例,确保调研结论具备推广价值。例如,通过农田垃圾问题总结出的监管机制,可应用于其他领域。
四、实践案例
-
大通县生态环境整治 :通过10个方面集中攻坚行动,以“小切口”推动重点领域补短板,实现“发现一个问题,建立机制,解决一类问题”的目标。
-
执法监察整改 :结合主题教育,针对案件查处不深入、问题盯得不紧等问题,开展3次警示教育并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将个案问题转化为系统性解决方案,提升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