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是一个汉语词汇,核心含义是“寻求探索”,既包含对未知事物的主动追寻,也暗含对真理或答案的执着态度。这一概念源自《楚辞·离骚》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中华文化中进取精神的象征。
-
基本定义与语境
求索可拆解为“求”(寻求)与“索”(探索),具体表现为两种行为:一是寻找具体事物(如古籍中的“求索九河故迹”),二是抽象探索(如追求真理或创新方法)。在历史文献中,它既用于描述实际搜寻(如白居易诗中“求索无所有”),也用于表达精神层面的探索(如鲁迅评价诗人“求索而无止期”)。 -
文化内涵与延伸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求索常与治学、修身关联,强调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例如《离骚》通过“上下求索”体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战国策》中“秦之求索”则暗含索取无度的负面意义,显示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
现代应用与启示
当代语境下,求索多用于学术、科技或人生追求领域,如“求索真理”“求索创新”。其核心价值在于鼓励突破现状、保持好奇心,与科学探索中的实证精神高度契合。
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进步,求索精神始终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明确方向,保持探索的勇气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