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目录制作需遵循规范流程,确保结构清晰、内容完整。以下是具体步骤及要点:
一、目录结构设计
-
层级规范
采用3-4级目录结构,确保评标专家能快速定位内容。一级标题需统一设置字号(如三号黑体),逐级递减字号(如二级小四号、三级小五号)。
-
内容顺序
-
招标文件优先 :若招标文件明确要求目录结构,必须严格遵循。
-
常规模块 :通常包含商务部分(投标函、资质证明等)、技术部分(项目方案、实施计划等)、报价部分及标书合成。
-
二、具体操作步骤
-
基础设置
-
新建文档时,第一页为封面,后续设置页眉(项目名称、编号等)和页脚(页码),正文部分统一字体、字号(如宋体小四号)。
-
复制招标文件中的“投标书组成”内容,按顺序粘贴至正文区域,清除原有格式后调整排版。
-
-
目录生成与优化
-
选中所有标题内容,通过“引用→索引和目录”生成目录,设置显示级别为3-4级,并勾选“显示页码”和“使用超链接”。
-
若需调整格式,可手动设置标题级别(如用大纲工具条),但需注意保持各级标题字体一致。
-
-
更新与校对
-
修改内容后,通过右键目录区域选择“更新域→只更新页码”或“更新整个目录”同步更新。
-
校对目录层级是否完整,确保所有评审要点均有对应章节。
-
三、注意事项
-
避免格式混乱 :目录层级和字体需统一,避免混用大写/小写标题。
-
响应招标要求 :若招标文件对目录有特殊要求(如分项评分点),需在目录中明确体现。
-
简洁美观 :目录页码右对齐,避免冗长描述,确保评标效率。
通过以上步骤,可制作出符合规范、逻辑清晰的投标目录,提升评标专家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