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涵盖垃圾清运、粪便处理及卫生保洁等服务,并根据居民、单位性质及垃圾产生量差异化定价,部分困难群体可享受免费政策。
1. 生活垃圾收费方式与标准
居民收费以“户”为单位,如某地区居民每户每月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5元,流动人口每人每月1元;非居民单位则根据垃圾产生量计费,例如每桶(0.3立方米)收费6元。部分地区存在阶梯收费模式,如初次装潢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元收取装修垃圾清运费,二次装潢则按实际吨位计费。
2. 粪便清运与环卫服务收费
粪便处理以“池”或“车”为单位定价,例如每池每月150元,5吨车清运费用为500元。单位委托粪便消杀服务每年需额外支付80元/池,车辆消杀费用同样按车次计算。环卫部门提供合同约定的清扫、清运及设备维护服务,需签订服务协议并开具财政票据。
3. 个体工商户与沿街摊位管理
非居民的清洁卫生费按面积或经营类型收取,如沿街商铺每月每平方米1-2元不等,具体分为水果店2元、餐饮/旅店1.5元、其他行业1元。流动摊位根据摊位数收费,每日每摊1-2元。面积较小的未代管路段(5平方米内),每月收费6元,超50平方米按实际垃圾量每百公斤7.5元收取。
4. 清洁卫生费分类与减免政策
居民清洁卫生费固定为10元/户/月,涵盖公共区域保洁及垃圾分类管理。非居民单位因行业性质差异收费不同:机关团体享受50%折扣;非餐饮类小型商户每月15元起,大型场地按面积递增。低保户、特困家庭及空置房屋(满足低用水用电标准)可免缴费用,且恶意拖欠费用者将被纳入信用记录。
5. 费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环卫收费须通过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收支分离,确保80%以上资金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维护及人员开支。收费单位需持证上岗并公示收费标准,违规收费或未签服务协议的行为将被追责。居民需及时缴费,连续拖欠六个月以上将触发信用惩戒,可能影响子女教育、**等事项。
合理分担环卫成本是维持城市环境质量的关键,各地可通过线上平台查询具体细则并完成缴费,确保自身权益与义务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