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及防范措施可分为以下五类,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物理类危险源及防范
-
高温/低温
- 防护措施:设置隔热屏障、通风降温设备,提供耐高温/低温防护用品。
-
噪音/振动
- 防护措施:安装隔音屏障、使用耳塞/耳罩,限制连续操作时间并配备减震装置。
-
辐射/光线
- 防护措施:设立辐射控制区域、使用防护罩,提供光线过滤设备。
二、化学类危险源及防范
-
易燃易爆/有毒物质
- 防护措施:储存于专用容器,配备通风设施,使用防爆工具,建立化学品管理制度。
-
腐蚀性物质
- 防护措施: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存储并采取处置措施。
三、电气类危险源及防范
-
设备故障/线路问题
- 防护措施:定期巡检维护,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确保线路远离热源。
-
静电/高压风险
- 防护措施:设备接地、控制环境湿度,设置高压警示标识。
四、机械类危险源及防范
-
机械伤害(卷入、挤压等)
- 防护措施:加装防护罩、设置急停按钮,执行上锁挂牌制度。
-
设备维护风险
- 防护措施:停机检查维护,禁止带病作业,使用合格工具。
五、生物类危险源及防范
-
病原体/毒素
- 防护措施:实施消毒、佩戴防护用品,储存于安全容器。
-
昆虫/植物危害
- 防护措施:使用防护网、清除有害植物,保持环境清洁。
六、其他特殊场景防范
-
有限空间作业 :检测气体浓度(氧、硫化氢等),通风换气,使用防爆设备。
-
人为因素 :加强培训教育,建立奖惩机制,改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