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五类,结合权威性和时效性信息整理如下:

一、作业前准备不足

  • 危险点 :现场核查不全面、设备缺陷未处理、工作任务不清、负责人选派不当

  • 控制措施

    • 作业前核对图纸、断开反送电电源

    • 编制施工方案并组织学习

    • 严格执行“三交待”(任务、危险点、措施)

    • 选派具备责任心和技术能力负责人

二、物理环境与设备隐患

  • 危险点 :无安全标识、设备搭接不当、狭小通道、工具使用不当

  • 控制措施

    • 清理杂物、规范设备摆放并设置警示标识

    • 定期维护机械设备、提供安全培训

    • 使用专用工具(如长度≥1.8m的长柄工具)

三、个人防护与操作规范

  • 危险点 :未穿戴防护用品、精神状态不佳、违规操作

  • 控制措施

    • 配戴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装备

    • 严禁酒后作业、集中精力操作

    • 严格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

四、特殊作业风险

  • 危险点 :高空作业、空顶作业、集中行走工具携带不当

  • 控制措施

    • 高空作业系安全带并设置监护

    • 作业前检查顶板并执行敲帮问顶

    • 集中行走时避免工具碰撞

五、安全管理流程缺陷

  • 危险点 :无专项安全措施、多人作业无指挥、信息泄露隐患

  • 控制措施

    • 大型作业制定专项方案并审批

    • 特殊作业指定专人指挥

    • 加强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

总结 :通过完善作业前准备、强化物理与设备管理、规范个人防护、严格特殊作业流程及优化安全管理流程,可有效降低工作危险点。

本文《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992948.html

相关推荐

行车危险源辨识有哪些

行车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驾驶员自身状态、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环境条件 ‌三大核心因素,直接影响驾驶安全。精准识别并规避这些潜在风险,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驾驶员自身状态 ‌是首要危险源。疲劳驾驶会导致反应迟钝、判断失误;分心行为如使用手机、操作导航等分散注意力;情绪波动或酒后驾驶可能引发激进操作。新手驾驶员经验不足、预判能力弱,也需特别注意。 ‌车辆技术状况 ‌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刹车系统失灵

2025-05-11 资格考试

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防范措施

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防范措施 在任何工作岗位中,都可能存在一些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为了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1. 机械伤害 危险源 :机器的旋转部件、锋利边缘、高压气流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防范措施 :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鞋、手套、护目镜)。 确保机器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罩、紧急停止按钮)正常工作。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2025-05-11 资格考试

汽车岗位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汽车岗位涉及机械伤害、化学品风险、电气隐患等多类危险源,需通过设备维护、安全培训、防护装备等系统性措施控制风险。​ ​ 以下是关键危险源及对应控制措施的详细分析: ​​机械伤害​ ​:冲压、焊接等设备易引发卷入、切割事故。控制措施包括定期检修设备、安装急停开关、设置安全护栏,并强制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化学品风险​ ​:油漆、溶剂等易燃易爆物需专用存储间存放,配备防爆通风系统

2025-05-11 资格考试

司机危险源辨识及防范措施

​​司机危险源辨识及防范措施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核心环节,关键在于识别驾驶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如疲劳驾驶、恶劣天气、车辆故障等)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手段。​ ​ 通过系统性分析危险源、强化驾驶员培训、优化车辆维护及制定应急预案,可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升道路运输安全性。 ​​危险源分类与识别​ ​ 驾驶员需全面掌握危险源类型,包括: ​​人为因素​ ​:疲劳驾驶、分心操作(如使用手机)、酒后驾车等;

2025-05-11 资格考试

行车危险源怎么写

行车危险源的识别与描述需结合具体场景,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危险源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 指能量或有害物质本身,如行车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的势能、电气设备的电能等,是事故发生的根源。 第二类危险源 包括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环境因素等,如机械失灵、无证操作、恶劣天气等,是事故发生的条件。 二、常见危险源示例 机械伤害 吊钩损坏、钢丝绳磨损导致物体打击 机械装置失灵(如限位器

2025-05-11 资格考试

行车车间危险源辨识

行车车间危险源辨识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潜在危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下从危险源类型、辨识方法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危险源类型 机械设备类 :如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可能因操作不当或设备老化引发事故。 电气设备类 :包括高电压设备和高空作业设备,可能因触电或短路引发火灾。 化学物品类 :如易燃易爆物品或腐蚀性化学品,可能因泄漏或误用导致爆炸或中毒。

2025-05-11 资格考试

危险源及防范措施有哪些

危险源及防范措施可分为以下五类,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物理类危险源及防范 高温/低温 防护措施:设置隔热屏障、通风降温设备,提供耐高温/低温防护用品。 噪音/振动 防护措施:安装隔音屏障、使用耳塞/耳罩,限制连续操作时间并配备减震装置。 辐射/光线 防护措施:设立辐射控制区域、使用防护罩,提供光线过滤设备。 二、化学类危险源及防范 易燃易爆/有毒物质 防护措施:储存于专用容器,配备通风设施

2025-05-11 资格考试

起重机行车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起重机行车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需结合规范标准与实际操作,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一、危险源辨识原则 全面性 :覆盖正常、非正常及失灵状态,包括机械故障、外部干扰等。 系统性 :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方法,从作业任务追溯危险源或从设备检查分析风险。 科学性 :结合法规、标准及设备手册,确保辨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主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机械故障类 吊具缺陷 :定期检查吊索具、吊钩等,发现磨损

2025-05-11 资格考试

行车工存在哪些岗位危险源

行车工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高空作业、电气安全、设备操作、环境风险及机械伤害等方面: 高空坠落与坠物伤害 在2米及以上高度作业时,易发生跌落或被坠落物砸伤。需设置防护栏、使用安全带,并定期检查高空设备稳定性。 带电设备触电风险 电气设备需接地保护,绝缘老化或线路破损可能引发短路、漏电。操作前需验电,使用不超过36V安全电压照明设备。 被起吊设备撞击伤害 起吊作业中,吊钩

2025-05-11 资格考试

行车危险源辨识清单

行车危险源辨识清单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核心要素,涵盖车辆状态、道路环境、驾驶员行为及管理措施: 一、车辆状态危险源 机械故障 :刹车失灵、轮胎爆胎、转向系统失效等,可能导致车辆失控。 车辆改装 :非法改装影响安全性能,如改变重心、破坏制动系统。 带病出车 :未检修的车辆存在隐患,易引发事故。 二、道路环境危险源 路面条件 :湿滑路面、坑洞、急弯、陡坡等,增加制动距离和失控风险。 极端天气

2025-05-11 资格考试

行车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行车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行车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 驾驶员因素 是行车危险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驾驶员的状态、经验和行为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疲劳驾驶:长时间驾驶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控制措施包括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2025-05-11 资格考试

工作环境和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以下是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的综合说明: 一、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分类及防范措施 物理危害因素 机械伤害 :操作机械设备时需佩戴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鞋、护目镜),规范操作流程。 电气危害 :定期检查电线老化、漏电问题,使用合格电器设备,避免私拉乱接电线。 噪音危害 :采用隔音棉、吸音材料减少噪声传播,控制作业时间,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品。 化学危害因素 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

2025-05-11 资格考试

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什么

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粉尘、噪音、电离辐射等),以及职业活动中可能导致的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鲁菌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职业病或伤害,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加以控制。 1. 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如有机溶剂(天那水、胶水等)、金属毒物(铅、锰等)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导致中毒、皮肤疾病或癌症。 2.

2025-05-11 资格考试

你所在岗位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及心理等多方面风险: 一、物理危险因素及防范 噪音/振动/辐射 防范:安装隔音设备,提供耳塞/耳罩,定期听力检查。 极端温度 防范:高温环境防中暑,低温环境防冻伤。 二、化学危险因素及防范 化学品泄漏/误用 防范:严格管理化学品,设置安全标识,定期检测。 三、生物危险因素及防范 病原体/病毒 防范:医疗/实验室加强消毒

2025-05-11 资格考试

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事故应急措施

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及应急措施可归纳如下: 一、高处作业风险及应急措施 风险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事故 应急措施 : 发生坠落时立即呼叫急救,保持伤者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 触电时切断电源,用绝缘工具施救,进行心肺复苏 坍塌事故中防止二次伤害,采用合理挖掘方式救援 二、化工生产风险及应急措施 风险 :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化学灼伤 应急措施 : 火灾爆炸时启动警报,组织疏散

2025-05-11 资格考试

岗位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及心理等多方面风险: 一、物理危险因素及防范 噪音/振动/辐射 防范:安装隔音设备,提供耳塞/耳罩,定期听力检查。 极端温度 防范:高温环境防中暑,低温环境防冻伤。 二、化学危险因素及防范 化学品泄漏/误用 防范:严格管理化学品,设置安全标识,定期检测。 三、生物危险因素及防范 病原体/病毒 防范:医疗/实验室加强消毒

2025-05-11 资格考试

工作中有哪些危险源及预防措施

​​工作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机械伤害、电气隐患、化学品暴露、高处坠落及火灾爆炸等,但通过规范操作、正确防护和应急演练可有效预防。​ ​ ​​机械伤害​ ​:旋转设备、切割工具等易造成卷入或割伤。预防措施包括: 严格按规程操作,设备安装防护罩并定期检修。 禁止戴手套操作旋转部件,穿戴紧身工装避免缠绕。 ​​电气安全​ ​:漏电、短路可能引发触电或火灾。关键预防手段: 非电工禁止操作电路

2025-05-11 资格考试

工作岗位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工作岗位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物理伤害、生物感染及人为操作失误等,这些隐患轻则导致短期健康损害,重则引发职业病甚至致命事故。​ ​ 企业需通过规范操作、完善防护和定期培训来降低风险,而劳动者应主动识别危害并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双方协作是预防职业伤害的核心。 ​​化学性危害​ ​:长期接触粉尘(如矽肺)、有毒气体(苯、汞)或腐蚀性物质可能引发中毒或器官损伤。橡胶

2025-05-11 资格考试

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什么措施

‌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包括识别潜在风险、采取源头控制、加强个人防护、制定应急预案以及持续教育培训等关键手段 ‌,通过系统性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及危害程度。 ‌识别潜在风险 ‌是防范危险因素的第一步。通过专业评估工具对工作场所、生活环境或特定场景进行危险源排查,结合历史数据与实时监测确定高风险环节。例如,工厂可采用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辨识设备故障隐患,家庭则需定期检查电路老化

2025-05-11 资格考试

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

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以下五类,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及环境等方面: 一、机械危险 来源 :切割机、钻孔机等机械设备的旋转、移动部件 危害 :机械撞击、切割、挤压、穿刺等物理伤害 防范 :定期检查设备、规范操作、佩戴防护装备(如安全带、防护眼镜) 二、化学危险 来源 :化学品泄漏、误用或不当储存 危害 :中毒、灼伤、呼吸道疾病等 防范 :正确使用化学品、标识分装

2025-05-11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