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压合凹坑/凹痕的解决核心在于工艺优化与材料控制,关键方法包括:使用镀铬抛光隔板提升硬度、采用碱性清洗结合超声波脱污、优化压合结构设计(如高温胶带补强),以及严格管控异物污染。
-
隔板工艺升级
压合过程中,隔板划痕是凹坑的主因之一。采用表面镀铬(厚度30-40μm)并抛光至粗糙度Ra0.1-0.4的不锈钢隔板,可显著减少压痕,使用寿命延长至15年以上。 -
清洗与镀层修复
电镀前凹坑多因油污残留,需通过碱性溶液清洗(pH控制)溶解抗镀物质,辅以超声波脱气和水洗烘干。针对已形成的凹坑,可微蚀后预镀修复断路部分,确保电路畅通。 -
结构设计与补强
高多层刚挠结合板易因半固化片开窗导致凹陷。在挠性区覆盖膜粘贴高温胶带与补强片,替代传统PTFE垫片,既降低成本又减少台阶位高度差,避免后续钻孔毛刺或干膜脱落。 -
异物与操作管控
铜箔丝、粉尘等异物需通过无尘室环境控制,钢板清洁和铜箔平整操作避免皱褶。压合参数(温度、压力、时间)需动态调整,例如降低树脂流动度或缩短预压周期。
提示: 实际生产中需结合凹坑类型(坑度、针孔等)分类处理,定期记录数据优化工艺链,同时关注隔板维护与压机平行度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