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三废)须遵循严格的排放标准与管控措施,核心管控原则包括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双轨并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全覆盖、在线监测系统强制安装。企业需通过清洁生产改造、末端治理设施升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合规排放,2025年起全国重点行业执行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新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需达75%以上。
一、废气排放管控要点
-
分源治理技术规范
燃煤锅炉须配置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烟气颗粒物浓度限值收紧至10mg/m³;化工行业执行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制度,建立VOCs全过程管控台账,石化企业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率需低于0.1%。 -
监测与执法强化
重点排污单位安装CEMS在线监测系统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数据异常触发自动预警。2025年起全面推行红外热成像仪+便携式FID检测仪的移动执法模式,可实时捕捉无组织排放源。
二、废水处理核心要求
-
分级处理标准
含重金属废水执行车间排放口浓度限值(如铅≤0.5mg/L),综合废水经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级工艺后,COD需低于50mg/L。工业园区推行废水零排放,配套建设蒸发结晶装置实现盐分资源化。 -
循环利用指标
钢铁行业吨钢耗新水量需降至2.8m³,煤化工企业废水回用率不低于95%。2025年新建项目强制配置中水回用系统,反渗透膜技术应用比例提升至60%。
三、固废处置创新路径
-
分类处置体系
危险废物实施电子联单跟踪管理,跨省转移实行审批备案制。一般工业固废推行粉煤灰制建材、钢渣铺路基等资源化技术,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 -
末端处置升级
新建垃圾焚烧厂配套二噁英在线监测系统,活性炭喷射量增加30%。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需配置重金属固化稳定化设备,飞灰重金属浸出浓度降幅达90%。
企业应建立环境管理台账并定期开展合规性审计,公众可通过12369环保举报平台监督违法排放行为。生态环境部每年发布重点行业**可行技术目录,2025年将新增电镀废水膜分离技术等12项推荐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