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考古系唯一一人吴金鼎:中国田野考古的开拓者与龙山文化发现者。1926年,吴金鼎成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36名学生中唯一选择考古学的学生,师从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他不仅发现并命名了龙山文化,还参与殷墟发掘,撰写中国首部田野考古报告《城子崖》,被学界誉为“田野考古第一人”。
-
师承名门,开创先河
吴金鼎在清华期间受李济指导,虽因材料匮乏未能完成考古论文,但奠定了田野考古的实践方向。1928年,他在济南平陵地区六次调查,最终发现龙山文化遗址,打破传统史学认知,实证中国史前文明多元性。 -
田野考古的标杆之作
1930年,吴金鼎参与城子崖发掘,主导撰写《城子崖》报告,李济评价其“费力最多”。他提出的地层划分法和技术标准,成为后世考古范本。留学英国期间,他以陶器研究完成博士论文《中国史前陶器》,首次系统论证中国陶器与西方文明关联。 -
西南考古的奠基性贡献
1938年归国后,吴金鼎组建“苍洱古迹调查团”等团队,开创中国西南地区考古工作。抗战期间,他率团在云南、四川等地发掘,填补了边疆考古空白,其成果至今影响深远。 -
从学者到战士的转身
1945年,吴金鼎投笔从戎参与抗战,战后彻底离开考古领域,晚年病逝于齐鲁大学。梁思永称其“轻视故纸堆,专注田野”,石璋如更赞誉他“时间跨度与地域广度无人能及”。
提示:吴金鼎的学术生涯虽短,却以实践重塑中国考古学范式。他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学术突破往往源于田野的脚印,而非书斋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