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安全是保障师生健康的关键,需从消防、食品卫生、设备操作三方面严格防控。重点包括:规范用火用电、生熟食品分离、定期消毒清洁、加强人员培训,同时需配备消防器材、留样检测及应急演练,形成全流程管理闭环。
-
消防安全:严禁厨房吸烟或存放易燃品,油锅起火时用锅盖隔绝氧气;每日检查燃气阀门,关闭炉灶后须切断总气源;定期清洗油烟管道,配置灭火器、灭火毯并保持通道畅通。电器使用后立即拔插头,禁止私拉电线或超负荷用电。
-
食品卫生:
- 原料管控:采购需索证索票,拒收变质食材,肉类查验检疫证明;易腐食品冷藏储存,隔夜菜废弃处理。
- 加工规范:生熟刀具、容器分开使用,禽蛋外壳需清洗消毒;烹饪中心温度达70℃以上,剩余食品冷藏不超过48小时。
- 餐具管理:专用水池清洗餐具,消毒柜杀菌后密封保洁柜存放。
-
人员与操作: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操作时穿戴工作服帽,避免佩戴首饰;设备专人包机制,刀具定点存放;烫伤需立即就医,伤口未愈不得接触食品。非厨房人员禁止进入操作区。
-
环境与设施:仓库保持通风防潮,食品离地存放;配备防蝇防鼠设施,垃圾日产日清;每日清洁消毒加工区,每周全面检查设施性能,留存维护记录。
-
应急机制:制定火灾、中毒等预案,定期演练;食品留样125克以上并标注信息,保存48小时备查;突发情况按流程上报并启动处置。
筑牢食堂安全需全员参与,将制度落实到日常细节,通过常态化检查与培训消除隐患,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