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单位预防火灾、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核心框架,其核心亮点包括:逐级责任制、常态化巡查检查、设施标准化维护、隐患闭环整改、全员培训与应急演练。
- 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单位负责人、部门主管及岗位员工的消防职责,构建“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链条,确保每项任务落实到人。
- 防火巡查与检查制度:每日巡查结合月度专项检查,重点排查电气线路、疏散通道等隐患区域,并记录整改情况。
-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严禁占用安全出口或通道,定期测试应急照明、指示标志等设施,确保紧急状态下畅通无阻。
- 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持证上岗人员24小时监控火警信号,熟练操作设备并规范填写交接记录。
- 消防设施维护制度:喷淋系统、消火栓等设备每月试运行,灭火器定期换药,由专人管理并建立维护档案。
- 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检查发现的隐患限期整改,重大风险需上报方案,并配合消防机构复查。
- 用火用电安全制度:严格审批动火作业,隔离易燃物并配备灭火器材;禁止私拉电线或超负荷用电。
- 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危险化学品专库存放,分类储存且由培训合格的仓管员监管。
- 重点部位防火制度:实验室、仓库等区域设置禁火标志,增加巡查频次并配备针对性消防器材。
- 消防教育培训制度:新员工岗前必训,重点岗位(如电工、焊工)需专项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演练。
-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分层响应流程,明确报警、扑救、疏散分工,每半年实战演练一次。
- 消防档案管理制度:统一归档检查记录、设备检测报告及培训资料,确保信息可追溯。
提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需通过定期考核、奖惩机制与动态更新确保落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