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宅”政策是指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旨在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保障农民居住权益,防止土地资源浪费。
-
政策核心内容
- “一户”认定标准:通常以公安部门户籍登记为依据,已婚子女可独立分户申请宅基地。
- “一宅”限制:禁止一户多宅,新建住宅需先退出原有宅基地(“建新退旧”原则)。
- 面积上限:由省级政府根据土地资源情况制定,如平原地区一般不超过120平方米。
-
政策实施意义
- 保护耕地资源:遏制宅基地无序扩张,减少耕地占用。
- 公平分配:确保宅基地资源优先满足无房户、危房户需求。
- 盘活闲置土地:鼓励退出闲置宅基地,用于复垦或集体流转。
-
常见问题解答
- 继承房屋算“一宅”吗?:继承的宅基地房屋可保留,但不可翻建,倒塌后集体收回。
- 城镇居民能买宅基地吗?:严禁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交易合同无效。
- 超面积如何处理?:历史形成的超占部分可通过付费使用或逐步退出。
该政策通过刚性约束与灵活管理结合,既保障农民“户有所居”,又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需结合地方细则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