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因拒绝降薪被辞退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单方降薪无效且需支付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薪资调整必须双方协商一致,未经同意的降薪构成违约;若因此辞退员工,企业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仲裁或诉讼**,关键点在于保留证据和及时主张权利。
分点论述:
-
法律明确禁止单方降薪
劳动合同约定的薪资受法律保护,企业调整薪酬必须与员工协商并签订书面变更协议。仅以“经营困难”或“岗位调整”为由降薪,未获员工同意的,降薪行为无效。即使员工短期内未提出异议,也不视为默认接受降薪。 -
违法辞退的赔偿标准
若企业以拒绝降薪为由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主张:- 补发工资差额(按原合同标准计算);
- 经济赔偿金(工作每满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
- 若企业以“放假”等变相手段停薪,还需支付停工期间工资或生活费。
-
**核心步骤
- 收集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流水、降薪通知、辞退证明等;
- 及时申诉:在离职后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对结果不服可向法院起诉;
- 拒绝胁迫:企业以“主动辞职”施压时,明确书面拒绝并保留沟通记录。
-
例外情况需谨慎
极少数情况下,若企业能证明降薪符合劳动合同约定(如绩效考核条款)或经民主程序公示的集体薪资调整方案,可能被认定合法。但需企业承担举证责任。
劳动者面对不合理降薪时,应明确拒绝并依法**。企业若滥用用工自主权,不仅需承担高额赔偿,还可能影响信誉。建议双方通过协商或劳动部门调解解决争议,避免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