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金金额的计算需根据具体场景区分,核心依据包括国家赔偿标准、劳动合同法规定及实际损失程度。 国家赔偿以职工日平均工资为基准,劳动纠纷则涉及经济补偿金(N)、赔偿金(2N)等复杂情形,关键点在于明确法律依据、损害类型及计算周期。
-
国家赔偿标准:侵犯人身自由按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逐日计算;生命健康权损害则分三档——身体伤害最高赔5倍年工资,丧失劳动能力最高20倍,死亡赔偿含丧葬费总额为20倍年工资,另需支付被扶养人生活费。财产损失以恢复原状或折价赔偿为主。
-
劳动争议赔偿:经济补偿金(N)按工作年限折算(满半年算1月,不满半年算半月),工资超当地3倍社平工资时基数封顶且年限限12年;违法解约的赔偿金(2N)为补偿金2倍。特殊情形如未提前30天通知解约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N+1)。
-
计算注意事项:需核实当地最新社平工资数据,区分赔偿项目(如医疗费、误工费单列);劳动纠纷中应确认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并注意2008年前后工龄分段计算规则。精神损害赔偿需证明严重后果方可主张。
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具体年度工资标准,或咨询专业律师处理复杂个案,确保权益最大化。保留医疗记录、劳动合同等证据链是索赔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