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食品过期后,未拆封且未变质的产品可依据新规“消费保存期”安全食用,但需严格遵循贮存条件;已变质或开封的食品应依法销毁或无害化处理,避免健康风险。
-
新规核心变化:2025年《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将“保质期”调整为“保质期到期日”,并新增“消费保存期”概念。前者明确食品合法销售截止时间,后者鼓励合理利用未变质过期食品,减少浪费。例如,干燥类食品(如饼干、罐头)若贮存得当,过期后仍可安全食用。
-
科学判断标准:食品变质与微生物增殖或脂肪氧化相关。盐、糖、酒类等高渗透压食品(如蜂蜜、酱油)本身抑菌性强,过期后若无异味、霉变仍可利用;而乳制品、生鲜类需严格丢弃。开封后食品因接触空气微生物,需冷藏并尽快食用。
-
合法处理流程:企业或商家须下架过期食品并分类处置——未变质食品可捐赠慈善机构;已变质产品需专业销毁(如焚烧、填埋),禁止二次销售。个人家庭可将过期食用油等转化为肥料,但需避免环境污染。
-
责任与处罚:销售过期食品将面临货值金额10-20倍罚款;若致消费者健康损害,需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提示:定期检查库存食品,优先消耗临期产品;购买时关注“消费保存期”标签,合理规划食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