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最早于1985年通过输入性血液制品传入中国,首例确诊患者为一名来华旅游的美籍阿根廷人,随后因不规范采血和注射行为导致本土传播。
-
输入性病例引入
首例艾滋病患者为34岁男性,因严重肺炎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时被发现携带HIV病毒。经溯源,其感染途径与境外输血或性接触有关,确诊后不久死亡。 -
血液传播成为早期主要渠道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部分省份的非法采血浆站未严格筛查献血者,导致HIV通过受污染的血液制品(如凝血因子Ⅷ)传播,河南、云南等地出现聚集性感染。 -
性传播与吸毒共用针具加剧扩散
90年代后,流动人口增加和毒品滥用问题使HIV经性接触和静脉注射扩散,云南边境地区因吸毒人群共用针具出现疫情暴发。 -
防控体系逐步完善
中国于1990年将艾滋病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1995年实施献血法强制筛查HIV,2004年推行“四免一关怀”政策,有效遏制了传播速度。
目前,中国艾滋病防控已转向精准干预,但早期输入性病例和血液管理漏洞提醒我们:公共卫生安全需持续警惕跨境风险与医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