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需警惕十大陷阱,牢记“不交费、不押证、慎签单”三大原则,掌握信息核实与法律**技巧,方能安全上岸。
一、招聘收费套路深,擦亮眼睛防中套
任何要求缴纳报名费、培训费、体检费等费用的招聘均为骗局,正规企业招聘由企业承担费用。凡是“付费内推”“入职押金”等套路,务必果断拒绝。
二、高薪兼职藏猫腻,轻松躺赚多为假
“零门槛高薪”“做任务秒结算”等兼职广告,实为刷单诈骗或非法集资陷阱。刷单返利先给小利后套大钱,需警惕账户冻结、保证金等连环套。
三、境外高薪是诱饵,谨防沦为电诈帮凶
“海外高薪岗位”常包装成科技公司,实则诱骗大学生从事电信诈骗或非法拘禁活动,甚至偷越国境卷入犯罪团伙。
四、“内部推荐”套路多,信息核实破骗局
号称“花钱入职”“内部指标”的中介,可通过企业官网、电话核实真实性。伪造合同、虚构岗位者,一经查实立即报警。
五、“培训提升”变**,合同暗藏陷阱
以“高薪岗需考证”诱导**培训,却提供虚假岗位,致学员背负债务。签约前看清条款,拒绝“先缴费后上岗”模式。
六、试用期榨干价值,权益缺失速**
“试用不计薪”“转正才缴社保”违反劳动法,正规企业试用期内需依法参保。遭遇拖欠工资可拨打12333**。
七、“共享创业”变传销,金字塔结构藏风险
“推荐返利”“多级分成”类项目多为网络传销,参与即涉嫌违法。警惕拉人头式的所谓“创业机会”。
八、简历信息慎提供,身份验证要警惕
拒绝提供身份证原件、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谨防身份盗用。面试时若要求扫描不明二维码或下载陌生APP,务必拒绝。
九、合同欺诈需防范,模糊条款早修正
重点核对薪资构成、试用期时长、五险一金缴纳时间等条款,口头承诺必须写入合同。必要时求助律师审核合法性。
十、信息核实是关键,多渠道交叉验证
通过企查查、天眼查、学校就业官网等确认企业资质,联系在职/离职员工打探真实工作环境。正规招聘信息可追溯、有据可查。
求职过程中,牢记“三个凡是”:凡是要求交钱的都是骗局,凡是不谈薪资的都是套路,凡是急催签约的都是陷阱。保持理性,多方查证,才能避免踩坑,安全开启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