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20年后不被追究的原因主要是法定最高刑的限制以及刑法的追诉时效制度。
1. 法定最高刑的限制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与法定最高刑密切相关。法定最高刑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某种犯罪行为可能受到的最高刑罚。对于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如果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高刑为20年有期徒刑,那么经过20年后,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2. 刑法的追诉时效制度
追诉时效制度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超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得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这一制度的设立,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会逐渐减弱,对犯罪分子的追诉可能会对社会秩序和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 节约司法资源:追诉时效制度可以促使司法机关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避免将有限的司法资源浪费在陈年旧案上。
- 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追诉时效制度可以避免对被告人的无休止追诉,保障其合法权益。
3. 其他特殊情况
除了上述一般情况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导致犯罪行为在20年后不再被追究:
- 犯罪分子死亡:如果犯罪分子在追诉时效期限内死亡,那么对其刑事责任的追究自然终止。
- 超过追诉时效的再犯:如果犯罪分子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又犯新罪,那么前罪的追诉时效可能会因新罪的成立而中断,从而导致前罪不再被追究。
犯罪20年后不被追究的原因主要是法定最高刑的限制以及刑法的追诉时效制度。这一制度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节约司法资源以及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