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并非一概20年后不再追究,追诉时效与法定最高刑直接相关且存在例外情形。只有当犯罪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时,经过20年才可能不予追诉,但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仍可追诉。其他刑期对应的追诉时效分别为5年、10年或15年,具体需结合案情判定。
-
追诉时效的基本规定
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追诉时效按法定最高刑划分: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5-10年的经过10年,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无期徒刑或死刑的经过20年。例如故意伤害致人轻伤(3年以下)的追诉期仅5年,而故意杀人罪(最高刑死刑)则适用20年时效。 -
时效中断与延长规则
在追诉期限内又犯新罪或发现司法机关已立案、受害人已控告却逃避侦查审判的,追诉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例如犯罪嫌疑人2010年盗窃后,2015年再次犯罪,前罪时效从2015年起重新计算。 -
最高检核准追诉的例外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死刑的案件,即使超过20年,若认为必须追诉,可由省级检察院报请最高检核准。此类情形多适用于手段特别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罪行。 -
时效起算时间节点
追诉期从犯罪之日起算,连续犯罪则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计算。如贪污罪持续至2020年,时效从2020年开始计算而非首次作案时间。
刑事追诉时效制度平衡了司法效率与正义需求,但绝不意味“过期免责”。任何涉嫌犯罪者应及时配合调查,避免因时效中断承担更严重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