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正式实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9部单行法律被同时废止。这一调整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进入法典化时代,原有分散的法律条文被系统整合,部分条款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分点阐述废止法律的核心变化与影响:
-
婚姻家庭领域
《婚姻法》《收养法》相关内容纳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新增“离婚冷静期”“亲属范围界定”等规则,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细化收养条件以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
财产继承规则
《继承法》废止后,民法典继承编扩大遗产范围,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可继承资产,新增打印遗嘱、录像遗嘱等形式,并规定宽恕制度(如继承人悔改可恢复继承权),体现人文关怀。 -
民事活动基础规范
《民法通则》《民法总则》由民法典总则编替代,明确胎儿民事权利保护,下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标准至8周岁,完善监护制度与诉讼时效规定,强化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保护。 -
合同与物权管理
《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整合至民法典合同编与物权编,增设物业服务合同、保理合同等典型合同类型,明确居住权制度,优化抵押财产转让规则,提升市场经济活动规范性。 -
侵权责任细化
《侵权责任法》升级为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补充高空抛物追责规则,明确网络侵权责任,扩大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侵权责任认定。
此次法律废止与民法典的实施,解决了旧法条文分散、重复或冲突的问题,通过统一法典形式提升法律适用效率。公众在处理婚姻、继承、合同等事务时,需直接依据民法典相应条款,同时关注新增内容对个人权利与义务的调整。法律从业者及普通民众均可通过民法典获取更系统、透明的行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