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虽然相关,但它们在概念、构成和评价标准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释和比较:
教学能力的定义和构成
- 定义: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行为特征。它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包括认识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等。
- 构成:
- 认识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
- 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
- 传播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
- 组织能力:包括组织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思想教育、协调教育力量等。
- 交往能力:主要是师生交往能力。
教学水平的定义和构成
- 定义:教学水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能力所发挥的程度和效果,反映了其知识、技能、能力状况。
- 构成:
- 记忆水平:目的在于识别或记住事实材料,使之再认或再现,不求理解,机械模仿。
- 解释性理解水平:教师变换各种角度对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和解释,使学生领会并在新情境中应用。
- 探究性理解水平:通过引起新问题情境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介入,共同进行研究和评价。
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区别
-
概念不同:
- 教学能力更侧重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具体行为和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 教学水平则更侧重于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是一种静态的结果。
-
构成不同:
- 教学能力包括认识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能力。
- 教学水平则包括记忆水平、解释性理解水平和探究性理解水平三个等级,强调教学效果的层次性。
-
评价标准不同:
- 教学能力的评价通常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互动等方面来进行。
- 教学水平的评价则通常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考试成绩、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改进等方面来进行。
提高教学能力的策略
- 专业培训:通过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 教育研究: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情感,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 课后总结: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虽然相互关联,但各有侧重。提高教学能力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而教学水平的提升又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