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权益,规范程序
关于农村土地征收的新政策,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土地征收范围与公共利益界定
-
明确征收范围
仅限军事、外交、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扶贫搬迁、保障性安居工程及成片开发等六种情形。
-
界定公共利益
采用列举方式明确公共利益范畴,避免原法中“公共利益”定义模糊的问题。
二、补偿原则与标准
-
保障基本生活
补偿原则升级为“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保障机制。
-
完善补偿标准
-
采用 区片综合地价 替代年产值倍数法,提高补偿合理性。
-
增加住宅补偿费用、社会保障费用等,涵盖养老、医疗等多方面保障。
-
三、征收程序规范
-
预公告制度
征收前需发布预公告,明确范围、目的及调查安排,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对征收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点并制定防范措施,评估结果作为审批依据。
-
听证与协议签订
采用“调查、评估、公告、听证、登记、协议”六步程序,保障被征地方知情权、参与权。对阻挠行为可依法强制执行。
四、特殊群体保障
-
户籍迁出村民
户口迁出但未放弃土地权益的村民,可恢复村集体成员身份,重新申请宅基地。
-
特殊人群权益
退役军人、学生、公务员等特殊群体,符合条件的可重新获得宅基地审批权。
-
社会保障补贴
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并享受缴费补贴,解决养老后生活保障问题。
五、其他重要措施
-
规范征地报批
明确征地调查、确认、补偿安置等环节的程序,保障被征地方知情权、参与权。
-
强化监督机制
征地全过程在线监督,严查违法占地、超面积建房等行为。
总结
新政策通过明确征收范围、完善补偿机制、规范程序及强化特殊群体保障,旨在平衡国家建设需求与被征地农民权益,推动土地征收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