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花鼓灯是一种集舞蹈、歌唱、锣鼓演奏和小戏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其表演形式以角色分工细致、舞蹈语言丰富、情绪热烈奔放为关键亮点。
-
角色与分工:
表演者分为“腊花”(女角)和“鼓架子”(男角),女角手持折扇和手帕,男角以武术动作为主,另有“伞把子”负责指挥队形。角色分工明确,如“大鼓架子”叠罗汉、“小鼓架子”即兴表演,形成层次分明的演出结构。 -
舞蹈形式:
- 大花场:集体情绪舞,队形变化多样,如“二龙出水”“蛇褪皮”,融合杂技和武术技巧。
- 小花场: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带人物情节,是舞蹈核心部分。
- 盘鼓:结合舞蹈、武术与造型艺术,分上、中、下三路鼓,展现高难度技巧。
-
音乐与唱腔:
锣鼓演奏分为独立演奏的“场面锣鼓”和伴奏舞蹈的“灯场锣鼓”,节奏明快多变。灯歌由“腊花”与“鼓架子”对唱或独唱,曲调即兴,内容贴近生活。 -
小戏与创新:
演出以“后场小戏”收尾,如《小放牛》《水漫金山》,近年还融入扶贫等现代题材,展现时代特色。
阜阳花鼓灯不仅是淮河文化的活态传承,更通过不断创新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纽带。体验其表演,既能感受汉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也能领略非遗文化的时代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