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花鼓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传承呈现“活态化、国际化、创新化”三大亮点:通过校企合作培养近150名专业演员,覆盖10个乡镇传习所;国际舞台屡获金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名片;剧目融合乡村振兴主题,文旅融合带动“非遗经济”。
传承体系完善化
颍上县建立“非遗人才链”,从民间艺人义务教学到科技学校专业学历教育,形成老中青梯队。国家级传承人陈玉华培养百余名少儿学员,黄珍等民间艺人免费授课,艺术团演员规模十年增长7倍。
创新驱动年轻化
年轻演员加快节奏、简化服饰,传统舞蹈焕发“炫酷”魅力。新创《鼓乡巨变》等剧目以唢呐开场、舞蹈转折,讲述脱贫攻坚故事。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解决学员学历问题,吸引95后加入。
文旅融合产业化
垂岗乡景区实景演出让游客体验原生态花鼓灯,2021年颍上入选全国旅游潜力百佳县。“非遗进校园”纳入中小学课程,管子文化节等平台推动非遗产品市场化,形成“表演—旅游—教育”产业链。
国际传播影响力
2016年韩国国际舞蹈大赛金奖作品《鼓乡的春天》引发评委合影热潮,美国、新加坡巡演获侨胞赞誉。舞蹈独特的“淮河曲线美”成为文化输出符号,艺术团年均开展3场跨国交流。
颍上花鼓灯的传承经验表明,传统艺术需扎根群众需求、拥抱时代语境。未来可进一步开发数字传播渠道,扩大“非遗+”产业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