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信息源,坏账处理方式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核心方法包括备抵法、核销法及后续追偿措施,具体如下:
一、核心处理方式
-
备抵法(推荐首选)
通过计提坏账准备金,预先覆盖潜在损失,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
-
操作流程 :
-
期末根据应收账款余额和预计坏账率计算应计提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贷记“坏账准备”;
-
坏账实际发生时,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
-
-
-
直接核销法(适用于小额坏账)
仅当坏账金额较小、对损益影响有限时使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适用场景 :如逾期3年以上且无法收回的款项,或小额坏账损失。
二、后续追偿与风险控制
-
委外催收与法律追偿
-
委托专业机构催收,或通过诉讼、资产拍卖等法律手段追回债务;
-
法院可强制执行借款人抵押物或资产。
-
-
债务重组与资产处置
-
调整还款计划(如延长期限、减免利息)帮助债务人恢复偿债能力;
-
将不良**打包出售或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回笼资金。
-
三、注意事项
-
税务合规 :坏账损失可税前扣除,需按政策申报;
-
持续管理 :定期评估应收账款可回收性,动态调整坏账准备。
总结 :企业应优先采用备抵法平衡财务风险,结合核销法处理小额坏账,并通过追偿、重组等手段最大限度回收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