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我国法定节假日将增加2天,总天数从11天增至13天,其中春节和劳动节各新增1天假期,春节调休后可达8天长假,劳动节调休后为5天。这一调整通过优化调休规则,确保假期前后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6天,同时兼顾传统节日与现代休假需求,是自1949年以来第四次重大节假日制度改革。
-
新增假期具体安排:农历除夕正式纳入春节假期(原为3天,现为4天),劳动节新增5月2日为法定假日(原为1天,现为2天)。调整后,2025年春节可形成8天连休(1月28日至2月4日),劳动节为5天(5月1日至5日),国庆节与中秋节合并时最长可达8天(10月1日至8日)。
-
调休规则优化:明确除特殊情况外,节假日前后连续工作不超过6天。例如,2025年春节需在1月26日(周日)和2月8日(周六)补班,劳动节需在4月27日(周日)补班,确保假期连贯性。元旦、清明等短假期逢周三则不调休,如2025年元旦(1月1日)仅放假1天。
-
政策背景与影响:此次修订是继1999年、2007年、2013年后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的第四次调整,旨在提升民众休假质量。新增假期尤其侧重春节团聚和劳动节休闲需求,例如春节假期覆盖除夕至初七,便于家庭团聚;劳动节延长至5天,促进旅游消费。
-
与其他假期衔接:政策鼓励结合带薪年休假形成更长假期。例如,劳动节5天假期前后可灵活安排年假,实现9天以上长假;国庆节若与中秋节重叠(如2025年),可通过调休形成8天“超级黄金周”。
计划假期时,建议提前关注调休安排,合理规划年假与行程。政策实施后,全年假期分布更均衡,长假频次增加,兼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