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户一田”政策试点通过土地整合、机械化升级、农民自愿参与三大核心举措,有效解决农村耕地零碎化问题,提升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土地纠纷,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
-
土地整合模式创新
将农户分散的多块耕地合并为一块或两块大田,保留原有承包权和面积。通过互换、入股或流转等方式,实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高标准农田格局,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增加集体可支配耕地面积。例如,蚌埠市对合并100亩以上的村给予每亩100元奖补,推动规模化经营。 -
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零散地块整合后,大型农机作业成本降低30%-40%,收割时间缩短50%以上。怀远县农户反馈,原先13亩分散土地合并后,机械化耕种使亩均节省成本50元,年增收超千元。病虫害统防统治、智能灌溉等现代化管理同步普及,进一步释放生产力。 -
农民权益与自愿原则
政策严格遵循“五个不变”:承包关系、土地集体属性、承包范围、人口基数、农业用途不变。试点村通过民主协商、两轮抽签等机制保障公平,如砀山县实现“零**”分田。政府仅提供指导,杜绝强制推行,确保农民成为改革受益主体。 -
社会效益与产业升级
土地纠纷减少80%以上,村集体通过整合荒沟田埂新增耕地,年增收超30万元(泗县案例)。连片土地为特色种植、三产融合奠定基础,如宿州市发展千亩黄花菜基地,带动农户参与产业链分红。
当前,安徽“一户一田”试点已覆盖3000万亩耕地,未来或在全国推广。农民可关注当地政策动态,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入股、流转或自种模式,充分享受农业现代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