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建设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通过系统性投入,为全体公民提供普惠性文化服务、设施及活动,旨在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优秀文化。其核心包括文化设施建设、惠民活动开展、数字化服务推进等多元形式。
-
文化设施基础建设
覆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空间,确保城乡均衡分布。例如社区书屋、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创新形式,让文化资源触手可及。 -
惠民文化活动推广
组织公益演出、非遗展览、全民阅读等低门槛活动,如“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季”,激发大众参与热情。 -
数字化服务升级
依托线上平台(如国家公共文化云)提供虚拟展览、慕课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通过修缮历史建筑、记录民间技艺、培养非遗传承人等方式,保留文化根脉。如传统节日复兴工程增强文化认同。 -
社会力量协同参与
鼓励企业、志愿者等加入,通过“文化认领”等模式补充政府资源,形成共建共治格局。
公共文化建设是润物无声的民生工程,需持续优化服务效能,让文化成果真正惠及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