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广东高考采用标准分制度,核心特点是 以全省考生为参照进行排名转换 ,满分900分,平均分500分,能更公平地反映考生相对水平 ,但计算方式复杂且不直观 。
标准分基于原始分通过正态分布原理转换,消除不同科目难度差异的影响。例如,某科全省第一即使原始分不是满分,标准分仍为900分。这种制度下,单科成绩和总分都体现考生在全省的排名位置,而非绝对分数。
500分代表全省平均线,每100分对应一个标准差。超过600分意味着成绩优于约84%的考生,300分则低于多数人。标准分制度尤其利于偏科生,单科突出可大幅拉升总分,但对原始分差距小的中等生区分度不足。
2007年起广东改用原始分,因标准分计算繁琐且公众理解成本高。但其排名思维仍影响后续改革,如新高考等级赋分制。标准分时代的数据需谨慎对比现今分数,因评分逻辑本质不同。
标准分曾是高考公平性的一次重要尝试,核心价值在于跨科目可比性和排名可视化,但最终因实操复杂性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