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共同财产认定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为核心,主要包括工资收入、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关键亮点:① 默认推定婚后所得为共同财产;② 婚前财产婚后转化可能被认定共有;③ 特殊财产如住房补贴、公积金等需单独分析。
分点论述
-
法定共同财产范围
婚姻存续期间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以及投资、经营产生的收益(如房租、股权分红)均属共同财产。知识产权收益(如稿费、专利许可费)若在婚后实际取得,即使权利形成于婚前也归共同所有。 -
婚前财产的转化与混同
婚前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自然增值(如房产涨价)仍归个人,但若主动经营(如出租、装修)可能被认定为共同收益。财产混同(如婚前存款与婚后收入混合使用)可能导致分割争议。 -
特殊财产处理
- 住房补贴与公积金:婚姻期间累积部分属于共同财产。
- 继承或受赠财产:默认归个人,但若遗嘱或赠与合同未明确指定,可能被视为共有。
- 人身损害赔偿:如医疗费、残疾补助金通常归个人所有。
-
例外情形
夫妻可通过书面协议约定财产归属,优先于法定认定规则。一方因家务劳动、抚养子女等付出较多义务,离婚时有权请求补偿。
总结提示
共同财产认定需结合财产类型、取得时间及用途综合判断,建议保留财产来源凭证,必要时通过公证或协议明确权属,以减少纠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