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策略的核心类型包括:风险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这些策略通过聚焦风险点、依托内控体系、核查原始凭证及运用技术工具,全面提升审计效率与准确性。
-
风险导向审计
以风险评估为核心,优先检查高风险领域(如资金流动频繁、管理层舞弊可能性高的环节),通过分析性程序识别异常,集中资源解决关键问题。 -
制度基础审计
依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测试流程是否合规(如采购审批、财务分离职责)。若内控健全,可减少细节测试;反之则需扩大审计范围。 -
账项基础审计
传统方法,直接核查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准确性,适用于小型企业或内控薄弱的场景,但耗时较长且易忽略系统性风险。 -
计算机辅助审计(CAATs)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如SQL、审计软件)快速筛查海量数据,识别异常交易或模式(例如重复支付、偏离行业标准的毛利率),提升覆盖面和精准度。
提示:实际审计中常组合多种策略,例如以风险导向划定重点,辅以CAATs技术深化分析,确保审计结果既高效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