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送礼、虚假宣传、亲情诱导
针对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常见套路,结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免费送礼或体验诱导
-
免费礼品+讲座/旅游
通过赠送鸡蛋、大米、生活用品或组织免费旅游、健康讲座,利用老年人爱贪小便宜或关心健康心理,建立信任后推销高价保健品。
-
微信红包/小恩小惠
以免费领取日用品、健康测试为诱饵,通过微信群发红包或组织线下活动,聚集人群后实施推销。
二、虚假宣传与权威伪装
-
夸大功效
宣称产品能“包治百病”“根治慢性病”,并列举虚假案例(如“患者康复视频”),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
-
冒充专家
邀请“退休教授”“医生”进行虚假健康讲座,播放精心编造的案例视频,增强说服力。
三、情感与心理操控
-
亲情服务
定期上门拜访、陪聊、帮助做家务,建立情感依赖后推销产品,部分案例中甚至以“认干亲”获取信任。
-
制造紧迫感
通过“限时优惠”“限量供应”等话术,促使老年人立即购买,避免犹豫。
四、连环诈骗技巧
-
分期诱导
先以低价试用品(如保健品)建立信任,再逐步推销高价产品,采用“买一送多”等促销手段。
-
“专家”连环讲座
安排多场虚假讲座,每场讲座后推销不同产品,利用老年人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持续施压。
五、其他常见手法
-
虚假认证 :伪造“专利”“进口”标签,提升产品可信度。
-
环境操控 :在旅游或聚会中营造“集体受益”的氛围,强化从众心理。
防范建议
-
提高认知 :了解保健品仅能辅助健康,不可替代药品,警惕“包治百病”宣传。
-
核实身份 :对“专家”“医生”身份进行核实,可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查询。
-
拒绝承诺 :对“免费旅游”“高额优惠”保持警惕,避免因小失大。
-
独立判断 :不轻信“亲情推荐”,避免因情感因素影响决策。
若遇疑似诈骗,建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相关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