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OTC药品本身并不一定构成诈骗,但如果存在虚假宣传、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等行为,则可能涉嫌诈骗。
一、虚假宣传和夸大疗效
如果销售者在推销OTC药品时,故意夸大药品的疗效或隐瞒副作用,使消费者基于错误认知购买药品,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欺诈。
二、无证经营或非法渠道销售
销售者未取得相关药品经营许可证,或通过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后进行销售,可能违反《药品管理法》,并构成非法经营罪。
三、针对特定人群的欺诈
如果销售者针对老年人等特定人群,利用其信息不对称或认知能力较弱的特点,通过虚假宣传高价销售药品,可能构成诈骗罪。
四、案例警示
例如,有案例显示,通过微信群或视频课程夸大药品功效,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非处方药,最终被认定为诈骗行为。
总结
销售OTC药品是否构成诈骗,取决于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或非法经营。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避免因轻信虚假宣传而上当受骗。销售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以免触碰法律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