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保健品在我国不属于合法概念,因为OTC是药品分类标志,而保健品属于食品范畴。 根据现行法规,药品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功能宣称及监管体系完全不同,任何宣称“OTC保健品”的产品均涉嫌违规。以下是关键分析:
-
法律定义差异
OTC(非处方药)需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标注“国药准字”文号,用于治疗疾病;保健品则标注“蓝帽子”标志,属于特殊食品,仅能宣称调节机能。两者生产标准、审批流程和监管机构均独立,不存在交叉类别。 -
市场常见违规现象
部分商家混淆概念,将普通食品或保健品包装成“OTC保健品”销售,例如宣称维生素片能治病,或虚构“药食同源”功效。此类行为违反《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可能面临下架或处罚。 -
消费者识别要点
购买时需认准产品外包装标识:药品必须有“OTC”字样(红标/绿标)和“国药准字”;保健品需有“蓝帽子”及“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提示;普通食品不得标注任何功效宣称。
总结:OTC与保健品本质不同,不存在合法混合类别。若遇到宣称“OTC保健品”的产品,建议向12315举报,并优先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有明确批文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