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24年9月5日正式施行,共13章125条,聚焦规范慈善活动、优化公开募捐制度、强化应急慈善机制等核心内容,旨在保护参与者权益并推动社会公平。此次修订明确慈善组织认定程序简化、互联网募捐平台责任、个人求助行为规范等亮点,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慈善组织设立门槛降低,登记审批时限缩短至30日,已成立的非营利组织可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流程仅需20日。公开募捐资格申请年限从2年缩减至1年,并强化合作募捐中慈善组织的管理责任,要求对合作方评估并签订协议,确保款物全程透明。互联网公开募捐需在指定平台进行,平台不得收费或插入商业广告,广播、电视等媒体需验证募捐资质。
应急慈善新增专章,要求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府建立协调机制,慈善组织需每5日公开款物接收及使用情况。个人求助需确保信息真实,平台需查验并***息,防止虚假募捐。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得指定利害关系人为受益人,受托人需每年向民政部门报告并公开财务状况。
慈善财产管理严格规范,要求慈善组织年度支出不低于收入的70%,管理费用不超过10%,剩余财产需用于相近慈善项目。信息公开方面,慈善组织需向社会公开章程、年度报告及财务审计结果,具有公募资格的机构需定期披露募捐和项目进展。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用地支持等政策鼓励慈善发展,企业捐赠超额部分可结转三年扣除,境外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慈善服务中,志愿者需实名登记,参与高风险服务前组织应购买意外保险。
新修订的慈善法通过细化规则与强化监管,构建了更透明的慈善生态,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明确指引。建议慈善组织及时调整运营以符合新规,个人捐赠时注意核实募捐资质,共同维护慈善公信力。